□
一、中央空調冷卻循環水系統的組成 中央空調冷卻循環水系統主要由冷卻塔、制冷機、冷凝器、循環水泵、控制閥門及相應管路組成。運行溫度一般為30℃—40℃.敞開式運行。 二、冷卻循環水系統設計規范及物理場水處理水質標準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951) 1)冷卻循環水系統中微生物控制指標: 異養菌 < 5×105 個/ml 2次/周 真菌 < 10 個/ml 1次/周 硫酸鹽還原菌 < 50 個/ml 1次/月 鐵細菌 < 100 個/ml 1次/月 2)冷卻循環水系統腐蝕速率 ★碳鋼換熱器管壁的腐蝕速度小于0.125 mm/a ★銅合金和不銹鋼的腐蝕速度小于0.005 mm/a 3)冷卻循環水系統污垢熱阻 ★敞開式:水側管壁的年污垢熱阻值為: 2×10-4 — 4×10-4 m2hc/kcal ★密封式:水側管壁的年污垢熱阻值為: 1×10-4 m2hc/kcal 4)冷卻循環水系統中粘泥量 <4 ml/m3 (生物過濾網法) 1次/天 <1 ml/m3 (碘化鉀法) 1次/天 2.《射頻式物理場水處理設備》HG/T— 3729—2004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應符合如下水質要求: . 總硬度(以CaCO3計): ≤700mg/L; •總堿度(以碳酸鹽硬度CaCO3計):≤500mg/L; •電導率: <3000 μs/cm(20℃); •懸浮物SS:≤20mg/L 或根據換熱器對SS更嚴格的要求而定; •油: <5mg/L; •酸堿性: pH≥6.5(25℃); •全鐵Fe: ≤0.5mg/L; •異養菌: ≤5×104個/ml; •濃縮倍數: >2.5(根據補水水質、環境確定)。 三、冷卻循環水系統存在的問題 冷卻循環水系統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水垢、腐蝕、菌藻及污垢所形成的復合垢,影響制冷機冷凝器的換熱效率及水質控制問題。 由于冷卻循環水是一個敞開式的循環系統,水溫一般在30℃-40℃之間,在系統正常運行時,由于受天氣和環境的影響,空氣中的灰塵、雜質和懸浮物通過冷卻塔進入系統中,在冷凝器內沉積下來,形成污垢,影響機組的換熱效率。 由于冷卻循環水是一個敞開式的循環水系統,高溫的冷卻水通過冷卻塔不斷的向大氣中蒸發,導致冷卻水濃縮。在進入換熱器熱交換過程中,使水中的鈣鎂離子大量析出,形成水垢(CaCO3,MgCO3)粘附在熱換器表面影響換熱效果。 冷卻循環水系統長期處于高溫、高濕的環境中,為菌藻類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菌藻的滋生會導致水質的惡化影響冷卻塔的正常工作,并形成生物粘泥,在熱換器表面沉積,最終形成生物垢,影響換熱效率。 四、水處理方案 1.解決方法: 對于冷卻循環水系統,存在的污垢、水垢、生物垢及腐蝕垢—復合垢問題,可采用我公司生產的水醫生系列水處理設備解決。 1)在熱交換器前安裝水垢凈,根據當地的水質情況,選擇特定的射頻參數來解決系統中的水垢問題。 2)在系統中安裝鐵銹一掃凈產品,通過機械變孔徑阻擋活性鐵質濾膜及電暈場效應三位一體形成的綜合過濾體系來解決系統中水質問題,并最終解決污垢問題。 3)在系統中安裝滅菌靈來控制系統水質的菌藻滋生,并最終解決生物垢問題。 4)也可在系統中安裝全程處理器來解決循環水中懸浮物、雜質、菌藻、腐蝕、結垢等所引起的復合垢問題。并通過正常排污控制水的濃縮比,使其控制在2.5—3之間,同時達到節水的目的。 2.注意事項: 1)當系統補水水質、PH、硬度、堿度、懸浮物、氯根等指標超標時,必須進行預處理。 2)冷卻水濃縮比例控制范圍,應視補水水質、空氣質量、系統物料泄漏等情況確定。 3)冷卻水水質應采用檢測設備,每天檢查,使水質范圍控制在要求之內。 五、設備簡介(全程處理器) 1、功能參數: ①控制腐蝕率小于0.092毫米/年,過濾效率73%~99%,防垢除垢效率>95%,殺菌滅藻>97%. ②壓力損失:< 0.03~0.06Mpa ③工作電壓:交流198~242V ④安全絕緣電壓:5000V ⑤消耗功率:< 200W~600W ⑥工作環境要求:溫度:-25℃~+50℃相對濕度:< 95% ⑦工作溫度(被處理介質溫度)-25℃~+90℃ ⑧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不小于50000小時 ⑨適用介質:自來水、冷卻水、冷凍水熱水、工業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游泳池用水等。進水懸浮物濃度小于70Mg/L,粒徑大于40 UM。 2、設備安裝: 3、工作原理: 殺菌滅藻原理:水中菌類、藻類生存,繁殖需要一定的環境,“全程處理器”通過其超凈過濾的功能。將水中的懸浮物、雜質、部分微生物,腐殖質、濃縮、排污、能有效降低水質濁度及COD、BOD。使菌藻繁殖的環境惡化,達到抑制其繁殖的目地,其次是利用“電子射頻”特定頻譜的高頻電磁波,破壞帶負電的細胞表面,利用其很強的穿透力,透過細菌的細胞壁,直接破壞細菌生存繁殖的酶系統,從而阻止細菌吸收葡萄糖,停止其新陳代謝,使細菌死亡,達到殺菌的目的。 防垢除垢原理:水經加熱升溫后形成水垢,其主要組成成分是由硬度構成物質,Ca2+、Mg2+、Si2+、Fe3+ 及懸浮物,沉淀物組成。即在實際運行工況下各種水系統形成的水垢,均為復合垢。通過換能器將特定頻能量轉換給被處理介質----水,使其成垢離子間的排列順序位置發生扭曲變形。當水溫升高時,處理后的水需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在此階段,成垢的機率很低,從而達到控制形成硬度垢的目的。 防銹除銹原理:水與金屬接融所產生的腐蝕,從電池效應上講是電化學腐蝕,即“微電池效應”,全程處理器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削弱抑制原理,在管內壁形成動態的負電荷富態層,逐漸削弱、抑制電化學腐蝕產物Fe2O3,轉化為穩態的Fe3O4,達到以銹制銹效果。 超凈過濾原理:利用活性鐵質濾膜,機械變孔徑阻擋層及電暈效應場三位一體形成的綜合過濾體系。它能過濾吸附水中的鐵離子、懸浮物、沉淀物及其它雜質,達到有效控制水質濁度、色度、收集排放雜質的目的。它是工業、民用給排水系統不可缺少的先進過濾設備。它凈化效率高,設備阻力小,對水質、環境無污染,不需要更換綜合濾體?梢詥闻_設備替代多臺通用的過濾產品,如角式、Y式過濾器。實現系統連續運行狀態下的過濾、收集、濃縮、排污,復活濾體的全過程。排污操作可實現自動控制。 “全程處理器”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控制硬度垢及污垢二方面綜合來解決復合水垢的問題。故“全程處理器”在系統正常運行狀態下,可完成防垢除垢,防銹除銹、殺菌滅藻、超凈過濾,控制水質的全過程處理。 六、《射頻式物理場水處理設備》行業標準正式頒布 《射頻式物理場水處理設備》行業標準2003年12月正式通過化學工業產品技術標準審查,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工行業標準。射頻式物理場水處理設備行業標準由北京科凈源環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起草,北京科凈源環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化化工標準化研究所和北京工業大學工業水務中心共同編制。射頻式物理場水處理設備用于冷卻水、采暖水、冷媒水等給水系統,解決防垢、緩蝕、殺菌、滅藻等問題.它克服了電子式水處理設備存在的一些問題,無論從工藝水平、處理效果、設備配套要求及處理后的水質指標等均有很大提高。廣大用戶及設計人員在設備選擇、設計、運行管理過程中均有了依據,它是我國物理場水處理的最新行業標準。
|
|
|
|
|